对虾使用发酵饲料好不好?使用方法更要注意 |
信息来源:泰安大同不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1-10 10:28:58 浏览量:908 次 |
发酵饲料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广泛,且得到了一定的认可。近几年,发酵饲料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中得到大规模的使用,且效果也非常显著。拌料投喂后,对虾吃食加快、且摄食量渐多、胃肠饱满、体色透亮,粪便短粗、肠炎发病率明显降低;用其进行水体抛撒,可改善水产养殖环境、控制蓝藻等有害藻类生长、气泡病也较少见。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其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目前对虾养殖前期为保证营养,投喂的开口饵料粗蛋白含量一般超过了45%,这不仅加重了虾苗肝脏负担,残饵及粪便也会恶化水质,导致疾病暴发。而发酵饲料富含微生物菌体蛋白、小肽类氨 基酸、活性益生菌等物质,用其取代水产动物苗种的部分饵料,更容易被吸收,提高能蛋比,减轻肝脏负担,促进消化吸收,防控肠炎。 二、发酵饲料在发酵过程中,不同微生物相互作用,产生的酶系更丰富,发酵效果得到了更好地提升。以发酵豆粕为例,里面富含乳酸菌、芽孢杆菌、 酵母菌等有益菌,其中芽孢杆菌主要产生蛋白酶相关 酶系,消耗豆粕中的氧气,提高了环境温度,为乳酸菌与酵母菌发酵提供了环境条件;乳酸菌分解了豆粕中的棉籽糖与水苏糖,同时产生乳酸与风味物质;酵母菌消耗了豆粕中部分二糖与单糖,产生了醇类与酚类等香味物质;一些胀气因子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也被逐步降解。这些发酵效果使发酵料香味更独特,有诱食作用,适口性好,促进对虾摄食,既有利于对虾生长,也降低了饲料成本。 三,发酵饲料中的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硝化细菌等有益菌可分解池塘中的有机物,对降低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都有好处,可稳定调节水质,定向培养有益藻类,预防虾得气泡病,提高成活率。 养殖前期,浅水塘、高位池塘、雨后天晴等天气水体不稳定,水中生物组成单一,易倒藻,藻类也易大量繁殖,很容易发生气泡病。防气泡病主要从藻类着手,养殖前期易导致气泡病的藻类有微囊藻、平裂 藻、色球藻、席藻、蓝纤维藻和颤藻等蓝藻。蓝藻喜高温强光、高pH值,在静水中比较常见。发酵饲料可补充乳酸菌等有益菌和长效碳源,降低pH值,培养浮游动物,增加细菌种类与数量,提升池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稳定性,再配合水车装备促进水体流动,对防控蓝藻很有帮助。 发生虾气泡病的水体一般缺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开启增氧机曝气、加大水体中气体与空气的交换,从而逸出水中过饱和气体、增加 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建议增氧机功率要1.5千瓦/亩以上。实践证明,如果虾塘中午发生水变、水体呈白色、浑浊状,此时水体缺二氧化碳,当打开增氧机,水很快就不浑了,因为开增氧机会补充水体中的二氧化碳。所以,如果增氧能力不强的虾塘发生气泡病,开增氧机时曝气作用会小于补碳作用,光合作用增强,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因此,增氧机的功率要大。 由于各地的养殖模式和池塘基础条件不同,发酵饲料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比例有较大差异,需要根据不同的养殖模式和养殖阶段,设计合理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比例。发酵饲料的使用方法,如下: 1、关于使用方法: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一定比例与商品饲料直接拌料投喂,一种是拌料后密封发酵10~24小时后投喂。前一种使用方法比较简单,在虾体保健的同时偏向于发挥发酵饲料对水质调节的作用,后一种使用方法更实用,偏向于发挥发酵饲料对肠道保健和水底环境调控的双重作用。 2、关于发酵饲料使用比例 大小棚模式:养殖前期按饲料投喂量的50%拌料发酵,养殖中期按饲料投喂量的30%拌料发酵,养殖后期按饲料投喂量的20%拌料发酵;每天1餐。 土塘模式:养殖前期按饲料投喂量的30%拌料发酵,养殖中期按饲料投喂量的20%拌料发酵,养殖后期按饲料投喂量的10%拌料发酵;每天1餐。 如果此时还要加药,加复合维生素等,可以在此时加到水中,搅拌均匀,即可撒到池塘中喂虾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