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肥,在养虾的这些妙用! |
信息来源:泰安大同不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10-27 16:14:24 浏览量:977 次 |
虾塘有氨氮、亚硝酸盐,是正常的。如果没有,那说明养殖水体可能偏瘦了。 一般来说,当虾塘的养殖水体中有氨氮、亚硝酸盐,是否需要使用无机肥,需要看水体情况。另外,我们说“肥水”,其本质是什么?其实,肥水的核心就是建立“稳定的藻相”。氨氮、亚硝酸盐在养殖过程中,对肥水、稳定水质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从“肥水”的定义上就可以看到,“肥水”是指使有益藻类的生物量达到一定的数量,并且保持一定的活性和稳定性。由这个描述,就可以清楚,肥水的关键点:就是“建立有益藻类在养殖水体中的均衡藻相”。 一、什么是肥水 既然“肥水是建立均衡的藻相”。则肥水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藻类设定标准,通常以透明度作为标准来衡量。硅藻有益藻(小环藻)通常为50-100cm,绿藻有益藻(小球藻)30-50cm。硅绿藻40-50cm。 我们利用下表,给大家一个粗略的参考“标准”。 较瘦水:透明度(cm)>100 ;浮游植物(mg/L) <5 ;水色清澈无色。 瘦水:透明度(cm)100~50;浮游植物(mg/L) 5~10;水色微无色。 肥水:透明度(cm) 50~20;浮游植物(mg/L) 10~100;水色藻色。 较肥水:透明度(cm)20~10;浮游植物(mg/L) 100~200;水色浓藻色。 老水:透明度(cm)<10;浮游植物(mg/L) >200;水色较浓藻色。 二、藻类的营养需求 藻类的营养主要是无机盐,包括氮、磷、钾等,其中还有一些微量元素、生长因子和水中的二氧化碳。但由于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一般可从水中的碳酸氢盐中得到二氧化碳,以供给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由释放速度快慢,藻类需要的养分可分为: 营养素——施用后,池塘中藻类可快速利用的小分子营养素,主要是无机盐类、微量元素等矿物质营养素,也有像氨基酸水解物等营养素。 长效营养素——施用后,具有一定的缓释效应,如包被缓释、需进一步分解的有机营养,以及靠微生物分解养殖水体中有机质、死亡的动植物残体等,供藻类等水生生物作为营养素。 从营养素的供给来看,肥水实质上是营养素供给及均衡配置。所以,无论使用无机肥,还是有机肥,其核心价值是提供什么样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是如何配置的。 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藻类在不同营养素含量的水体中,更容易成为优势藻类。例如,养殖水体中实际的氮磷比超过10:1时,硅藻易大量繁殖;氮磷比3:1-7:1,甚至接近10:1时,绿藻易大量繁殖;但氮磷比接近1:1时,则有毒甲藻、鞭毛藻易繁殖。 可见,如果盲目肥水,可能会适得其反。 三、氨氮、亚硝酸盐与无机肥 1、氨氮主要来源是水中的残饵、养殖动物的代谢产物、肥料和水生动植物残骸等。在精养池中,人为的大量投饵和施肥,也会使养殖水体中含氮有机物增加。 研究表明,饲料中的氮,约有60%~70%被排泄到水体中。因此,水产养殖水体中总氮浓度与投饲率及、饲料蛋白含量、蛋白质消化利用率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养殖动物的含氮排泄物中,约80%~90%为氨氮,如放养的密度过大,养殖水体中生物代谢旺盛,则含氮有机废物数量将增多,氨氮的增加速率也会大大超过浮游植物的利用限,进而导致氨氮在水中形成积累。 当然,对于氨氮的危害就不需要多说了。请注意的是,氨氮在水中以氨(NH3)和铵(NH4+)两种形态存在,后者对养殖动物类无毒性,而非离子态的氨氮(NH3—N)则对养殖动物有较强的毒性。一般来说,氨氮控制指标,淡水生物对NH3适应的浓度范围为0.02-2.00mg/L,我国水质标准规定氨氮小于0.5mg/L,《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水产养殖生产中,应将氨的浓度控制在0.02mg/L以下。实际养殖中不应超过0.6mg/L。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要求氨总量不超过0.5mg/L,氨氮含量在0.2mg/L以下。 2、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养殖水体中的含氮有机物。在水体中,先转为氨态氮,再转为亚硝态氮,为硝态氮。当硝化过程受阻,就会引起亚硝酸盐升高。造成养殖水体中亚硝酸含量高的主要原因就是池水中溶氧不足。另外,频繁使用杀菌剂,造成养殖水体中微生物种群平衡破坏,也是造成亚硝酸盐含量升高的原因。 为确保养殖动物,一般将水中的亚硝酸盐控制在0.1mg/L以下,《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水质亚硝酸盐的含量应控制在0.20mg/L以下。实际养殖中,虾池亚硝酸盐浓度不应超过0.15mg/L,养殖动物池亚硝酸盐浓度在0.5mg/L以下。 3、无机肥使用。大家清楚,如果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偏高,再盲目使用含氮的无机肥,则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一般来说,使用的无机肥被称为“肥”。主要提供氮、磷、钾、钙等常量元素,以及某些微量元素。近年来,提出了“碳元素”营养的概念,于是,大量的补碳的产品快速充满市场。 氮: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叶绿素、维生素、生物碱以及核酸和酶的重要成分。氮是植物主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常用的有硝酸铵、硫酸铵、硝酸钙、硝酸钠等。 磷:一般来说,池塘中磷的含量均能满足水生动物生长的需要。但是在夏、秋季节,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生长、水生动物生长旺盛,池塘中磷会大量消耗,往往导致磷含量大幅降低。如在这段时间中合理地向池塘中施用磷肥,提高水质的肥度,对提高水生动物产量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无机磷肥主要有: 过磷酸钙,为灰白色粉末,一般含磷量为16%-20%,主要是水溶性磷酸钙,肥效迅速、良好; 重过磷酸钙,含磷量为40%左右。 这两种磷肥施入池塘后,一般只有在几天内发生作用。以后,因磷酸根很快被土壤吸附固定,从而降低了浮游植物对磷的利用率。 钾:一般说来,缺钾现象较少。如果需要补充,常用的钾肥有:硫酸钾,含钾量为48%~50%;氯化钾,含钾量为50%左右;另外还可以使用草木灰。 钙:钙对虾来说非常重要,由于虾是通过蜕壳长大的,每次的长大,都要经过蜕壳实现。而构成虾壳的重要成分之一就是钙元素。钙与镁的适宜比例,使虾蜕壳后,新的虾壳能很快硬起来,其意义对虾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性命攸关”。 微量元素:这是常说的一类含量少、生理作用重大的矿物元素,如铜、铁、锰、锌、镁、钴等。其重要的生物学效用是构成许多重要蛋白质(如血红蛋白)、各种酶的核心活性物质。因此,常见养殖过程中或者是拌料、或者是池塘泼洒,补充“电解质”。其作用一是提供给虾以微量元素,保证其正常生理需要;另一个作用就是补充养殖水体中的微量元素,保证藻类生理代谢的营养需要。 实际操作中,大家都知道,换水是降氨氮、亚硝酸盐简单、有效的方法。所谓的“降氨氮、降亚硝酸盐”,实际上就是增加氨氮、亚硝酸盐的消耗量。这个过程,就需要其它营养素的参与。所以,如果磷元素不足、碳元素不足,快的办法还是直接补充无机物更简洁。 由于营养素不平衡,藻相破坏严重,许多朋友想到使用微生态制剂,使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迅速转化为无害的硝酸盐。使用微生物,也需要向养殖水体中补充其它营养素,如碳、磷等,否则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会受阻,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四、使用无机肥的建议 事实上,如果虾塘的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较高,还真是要补充一些无机元素,如磷、碳等。 个人认为,虾塘中一般不缺磷,甚至有大量磷。但为什么经常有人强调要补磷呢?前面讨论了一点,就是当向池塘中补充了无机磷以后,磷的利用时间一般只有几天的时间,而大部分的磷都被池塘底泥“抓住”,形成不溶性磷酸盐,沉淀在池塘底部,养殖动物、浮游植物等均无法利用。 所以,无论是补充有机肥、还是无机肥,关键是要明确“补肥”的目的。当然,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如果含量较高,则补充有机肥、氮肥等,即不能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也不能建立良好的藻相平衡。 氨氮、亚硝酸盐(含其前体)都可以成为营养素,为微生物、藻类所利用。只是看我们怎么样通过提高其“消耗利用率”,达到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建立稳定的藻相和菌相,起到稳定水质的作用。 我们通常建议采用的是:改底 + 微生物菌剂 + 适量无机元素或复合微量元素。 至于说使用什么样的无机元素、微量元素,则需要实际养殖水体的判定。不过有些原则: 1、平衡原则: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的存在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因此,要懂得、掌握、运用多种生物手段,建立或改善养殖水体的藻相、菌相平衡。上面我们已经讨论过,水体中实际的氮磷含量比例不同,会导致不同藻类繁殖增加,应该深入了解。 2、互补原则:无机肥(化肥)是产品,肥水虽快,但持续时间较短;有机肥属长效产品,肥水虽慢,但持续时间较长。二者相互合理结合起来使用可达到即快又稳定的良好肥水效果。考虑到池塘中已有营养物质(如淤泥)及所施基肥营养结构与数量,这就要求有检测、有记录。做好这些基础工作,才知道补什么?怎么补? 3、频度原则:无机元素使用,要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使用量和频率。光强、光照时间长多施,反之少施多次。 4、配伍原则:考虑到各种元素的配伍禁忌。有些元素是不可以同时使用的,否则会造成某些元素在发挥作用之前,已经失去生物活性,无法为养殖水体中微生物、藻类所利用。有些微生物也是有拮抗作用的,同样要有配伍禁忌,或想办法减少其负面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