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霉病的病因和防控措施 |
信息来源:泰安大同不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10-17 14:45:27 浏览量:1026 次 |
水霉病是鱼类养殖中常常碰到的疾病,又称为肤霉病、白毛病。在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发病后治疗困难。往往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死亡,若处理不及时,会造成大面积死亡。 水霉的特性与症状 水霉在淡水水域广泛存在,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5℃~26℃),繁殖适温为 13℃~18℃。水产动物各个生长阶段均可感染水霉病。水霉主要寄生在鱼体伤口和死亡的鱼卵上,危害养殖鱼类和降低鱼卵孵化率,且易发生传染并迅速蔓延,造成大量鱼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水霉病爆发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水温为 13℃~18℃的冬春季节,有两个时期要特别注意,一是华南地区的冬季低温天气时期,二是北方地区的初春融冰期,在这个时间段内,鱼类水霉病发病率高,感染速度快,常常造成大面积的减产。 水霉病发生的原因 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寄生虫感染,寒冷天气引发鱼体冻伤等使鱼的皮肤受伤,伤口被霉菌孢子侵入而感染。另外冬春季塘水过于清瘦,鱼体饥饿、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也易感染上水霉病。水霉病的防控 针对水霉的发病原因,预防无非就是减少创口的出现、适量喂食、增强体质、稳定水质、防冻防虫和注意消毒,下面是一些具体措施。 1.清塘,减少各种病原的数量和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2.避免高密度条件暂养时造成鱼类相互挤压,碰撞掉鳞。 3.在捕捞、运输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 4.合理控制放养密度,在单位面积内需要适量投放鱼苗,保证鱼的活动范围。 5.在入冬前,定期使用保肝护肝产品和营养品拌料投喂,增强鱼体体质。 6.早期注重肥水,增强鱼体质,提高鱼体抗病力。 7.注意封堵进水口,或在进水口较远处拦网,防止鱼类在进水口聚集擦伤。 8.水霉病暴发严重时,对全池进行消毒处理,用药后稳定水体,防止新水重新带入致病菌。 9.定期消毒,控制水霉菌菌体的繁殖和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