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白便症的认识及防控浅析 |
信息来源:泰安大同不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11-17 13:23:18 浏览量:1330 次 |
近几年,高温期养殖南美白对虾出现水面漂浮白色粪便的情况,即对虾白便症。对虾粪便细长呈白棉线状、有黏性,严重时成片漂在水面、有恶臭味。从解剖和病理切片来看,对虾白便症是肝胰腺和肠道病变的结果,由肠道粘膜上皮、增生细胞及崩解脱落的肝胰腺腺管上皮形成,不是食物消化后形成的粪便。
自2010年初具规模,至2015年后成为全国对虾养殖的常见病害。发生白便症的对虾出现吃料差或不吃料,肝胰脏萎缩、空肠空胃及拖白便等现象,对虾生长缓慢甚至不长,虾身瘦弱,饵料系数高。发病后期治疗难度大且容易反复发病,死亡率高,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⑴快大系、一代苗更易发病,大规格虾(10克/尾以上)发病更严重;
二、发病原因
1、病因
2、诱发因素
⑵气泡病后继发白便症
⑶天气变化和水环境恶化
⑷投饲不合理及饲料品质差
⑸藻毒素
⑹感染虾肝肠胞虫
三、防控方法
1、预防 ⑵选择优质饲料,避免过量投喂或投喂不足及加料过快。 在白便症发病高峰期,投喂优质的饲料,避免投喂劣质、发霉变质的饲料;尽量不投喂粗蛋白含量低、原料质量差的虾料;控制投喂量、避免加料过快,减少对虾摄食残饵和变质饲料,有利于控制白便的发生。 ⑶长期拌料内服有益菌助消化,提高对虾的抗病能力。 实践证明,在饲料中添加乳酸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有益菌保持肠道菌群平衡,帮助消化,增强对虾体质,抵抗有害菌及肝肠胞虫等,对预防对虾白便症有一定效果。 ⑷错过高温期放苗。 如果可能尽量避开最高气温阶段放苗是减少对虾白便症的有效方案。高温过后发病率逐渐下降,一般中秋节过后白便逐渐减少,晚造虾可推迟到立秋前半个月开始放苗,拌料内服“营养快线+水产诱食酵母”补充营养,帮助诱食生长,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⑸控制蓝藻、甲藻等不良藻相。 蓝藻多发生在有机质多的池塘,特别是养殖后期大量粪便、残饵的积累,为蓝藻暴发提供了条件。通过适当控制投喂量,减少粪便和残饵的积累;平时定期使用氧化型底改剂分解底层有机质,有条件的池塘每天少量换水或补充有益菌制剂,可有效控制细菌的繁殖及蓝藻等有害藻类的发生,从而降低白便发生率。
2、治疗 ⑵发病中期 发病中期,水面可见漂浮较多的白便,虾减料严重,发病虾空肠空胃、肝萎缩,病理切片观察肝肠大量脱落的上皮组织和增生细胞。及时内服和外泼“强力活性大蒜粉”、“本草五黄液”等中药制剂,内服“白便肠炎康”、“丁酸梭菌”、“免疫应激低聚糖”等,晚上使用“底加氧”或“长久颗粒氧”等增氧剂保证不因缺氧加重病情。白便症状得到初步控制后,要尽快大剂量内服乳酸菌等有益菌恢复肠道功能,另外要及时外泼“菌克”或碘制剂进行水体杀菌,同时内服抗菌、保肝药物调理治疗,待白便减少后要根据具体情况再延长内服时间,防止病情反复。病情好转后,再慢慢加料。 ⑶发病后期 发病后期,水面漂浮大量白便,对虾肝胰腺严重萎缩坏死无法恢复,病虾不吃料,虾身瘦弱呈“干瘪”状,出现游塘、偷死,很难内服药物治疗,建议及时抓虾减少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