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链球菌,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植物乳杆菌,硝化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饲料发酵剂,环保微生态,泰安大同不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A PROFESSIONAL
MICROBIAL MANUFACTURING PROFESSIONAL SERVICE PROVIDERS
微生物专业制造服务商

最新动态

News

七八月的高温多雨天,如何做好河蟹的养殖管理,提高效益? ​

信息来源:泰安大同不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7-20 15:24:31  浏览量:1235 次


    七月份受梅雨影响出现高温、闷热天气,此时又是水产养殖动物生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全年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集中高发阶段,抓紧做好本阶段的各项管理工作,事关全年丰产增收。

    在梅雨期向高温期过度的7月,将迎来河蟹的第四次蜕壳,也是河蟹养殖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壳,其蜕壳成活率的高低及翻倍率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养殖户朋友今年养殖的成败。

    如何确保河蟹安全蜕壳?如何处理高温期河蟹养殖难题?成为了广大养殖户朋友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七八月份河蟹养殖的技术要点:

一、水质管理

1、调节水质、增加水位
    越到养殖后期对水质的要求就越严格,尤其是在梅雨期向高温期过度的7月。河蟹养殖池塘水质应保持“鲜、活、嫩、爽”,池塘水位一般要求达到较高水位。
    由于气温较高,河蟹活动量增加,可能由于投喂量不足、水质调节不好、水体活动空间小、杀菌消毒不到位、连绵的阴雨天等导致养殖水体浑浊从而致使水体氨氮、亚盐超标影响河蟹生长。

    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饵料、品种,调节水质、增加水位,杀菌消毒、使用微生物制剂等相应措施,保持池塘水质清爽,水质清瘦的池塘应考虑适度肥水,池水透明度保持在50公分左右。

    7~8月,每7~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30厘米,除常规水质管理外,要特别注意梅雨季节水体的pH值变化,及时泼洒生石灰调节。在河蟹蜕壳前可泼洒一次生石灰进行调节水质,生石灰用量不宜过高,要求每米水深每亩用生石灰10斤左右,适度增加水体中的钙离子含量,有利于河蟹的的健康生长。

2、增加河蟹池塘溶氧
    池塘水浑抑制了有益藻类生长的同时,也给了蓝藻一个相对舒适的生长发展空间。做好水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河蟹以底栖为主,长期生活在水体底部溶氧最低的水域。梅雨期连绵阴雨,水中有益藻类大量死亡光合作用下降,加上水体有机质耗氧从而导致养殖水体严重缺氧,在负载较大的池塘出现大量河蟹死亡。因此增加蟹池水体溶氧,调理好水质尤为重要。蟹池要保持合理的水深,有条件的要安装底部微管增氧设施。

    前期经常逐步加注新水,6~9月应增加进水量和换水次数,形成一定时间内水体微流,保持水质清新;在梅雨或高温季节,气压低,光照不足,水质差的时段,除常规进水增氧外,根据水质变化及时投施化学增氧剂(氧片、底生氧等,一般在傍晚时使用)。

3、使用生物制剂
    微生物制剂包括EM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7~9月蟹池需全池泼洒4次,宜在晴天上午10时左右开动增氧设施的前提下使用,使用时或使用后1~2小时内辅用颗粒型增氧剂。高温季节(7~8月)泼洒法为拌泥抛入池底法,既改善底层水体,又避免对水草的影响。

 二、草管理
1、加强水草管理、提高水草活力
    老话说“蟹大小看水草,蟹多少看水草”,可见水草在河蟹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性。它不仅能为河蟹提供隐蔽(栖息、蜕壳和躲避敌害)场所,还能通过在水中释放氧气,消耗水中多余的养分,抑制单细胞藻类生长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在养殖高温期能有效降低积温并为河蟹提供遮荫物。

    水草亦是河蟹喜欢夹食的生物活性饵料。蟹池中水草分布要有疏有密,水草覆盖率在河蟹生长期应保持在60%~70%,过稀要及时补种或移植,过密要人工清除,尤其要注意高温时和汛期蟹池水草的管护。在养殖生产中常常出现水草挂脏、飘草、水草死亡等现象。

2、我们在面对这些状况时又该怎样处理呢?
(1)草上挂脏。
    建议先对水草表面进行清洗。经常降解水中杂质和有机质改善底部环境。

(2)漂草。
    多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的:
    如由于天气突变水体缺氧河蟹应激性夹草;
    投饵量较少不能满足河蟹生长需要从而导致河蟹夹食水草;
    水草自身扎根不牢等。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建议:
    ①先捞除水中漂草,解毒之后改善底部环境,增加底部溶氧,防止水草糜烂。
    ②平时适当加大投喂量尤其是套养的池塘防止河蟹因摄食不足而夹食水草。
    ③防止河蟹应激性夹草。
    ④在水温较低的情况下给水草打头之后,增加水草活力控制水草生长,抑制水草老化。

(3)水草死亡。
    导致水草死亡原因:
    水草过多,高温夏季、气候突变后,突然缺氧死亡;
    青苔或局部水草腐烂后,水质恶化导致死亡;
    自然灾害台风过后,水草被卷起烂掉;
    水草脏后,不能进行正常光合作用,导致死亡逐渐烂掉;
    蓝藻的大量繁殖后,导致水草死亡;
    河蟹摄食及损害等。

    处理建议:
    ①多增氧、勤改底。
    ②定期补充营养。
    ③控制好水位,及时捞出水位过深处(1.5米以上)的水草。
    ④经常调节水质、保障水体透明度,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及乳酸菌。
    ⑤及时捞出下沉要腐烂的水草。

三、投喂管理
    根据各阶段河蟹营养需求合理搭配,原则是:前后精,中间青,荤素搭配,青精结合。动植物性饵料比:6月中旬前为60:40,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45:55,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65:35。

    人工投放螺蛳既为河蟹提供优质的天然动物蛋白源,又能净化底层水体水质。第一次投螺时间要早,一般在清明前每亩投放活螺蛳150~200千克,以利于螺蛳早适应池塘环境,产出幼螺供幼蟹早期摄食。

    6~8月再补投一次(150~200千克/亩),两次投入能防止因一次性投入量大,造成前期水质清瘦,青苔大量繁殖而影响河蟹生长。
 
    第三次蜕壳以后食量将增加,应及时调整投饵量,日投喂量一般应控制在其存塘量的8%-12%,饵料的投喂重点以小鱼为主,日投喂小鱼每亩达3斤左右,并搭配适量的颗粒饲料、小麦、豆粕、玉米、黄豆、蚕豆等,动物性饲料所占比例应不低于60%。

    适度调控饲料:首先是投饲总量应控制在正常投饲量的70%,每日投喂二次,上午9时投喂三分之一,下午5时投喂三分之二。

    其次是控制投饲质量,少投或不投动物性饲料,多投植物性饲料,品种主要以28%-30%蛋白的颗粒饲料及黄豆、豆粕、小麦、玉米、蚕豆等,原则上以颗粒饲料为主,如需小鱼应占总投量的1/3或隔3-5天使用一次。

    梅雨、高温季节应减少人工投饲量,可控制在正常投喂量的30%左右,防止河蟹暴食。用配合饲料应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增加外源性酶辅助消化。相应增加投喂点,以傍晚投喂为主,使饲料能及时被蟹觅食,溶失浪费小,吸收转化率高,污染相对减少,有利于水质管理和疾病预防。

四、疾病防治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环境的变化、养殖密度的提高、饲料营养单一、水质污染等诸多问题导致河蟹自身抗病能力低下。

    在养殖过程中受各种疾病影响造成河蟹死亡,降低了河蟹产量给广大养殖户朋友造成极大损失。提倡生态健康养殖,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合理使用各类药物,忌用违禁药品。

    现在正处于梅雨季节,天气变化无常,气压低、湿度大、光照少,伊乐藻、苦草顶端出水水部分易腐烂,致病细菌大量繁殖,有机物质分解不彻底,产生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

    因此,当前是河蟹病害防治的关键时刻,应结合养殖过程中饵料投喂、水质调控、水体生态环境营造等开展防治工作。在第四次蜕壳以后要进行1次杀菌消毒,特别是在第三次蜕壳以后这项工作做得不到位的尤为重要。

    现在也是微生物制剂应用效果较好的时期,7~9月,内服EM微生物制剂,一般在EM菌泼洒后即内服,干料添加1%、鲜料添加2%~3%,每次连服3天。可广泛使用、定期使用,一般7-10天左右用一次,既可调节水质保持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又可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