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穷,即送穷鬼、穷神。现代汉语中,也经常称呼某人为“穷鬼”。我们知道,一个事物的称谓,多因时间、地域、文化特性的不同而不同。西汉时期的焦赣在《易林·临之兑》中说道:“贫鬼守门,日破我盆,孤牝不驹,鸡不成雏。”这里出现了“贫鬼”一词。
我们再看“穷”和“贫”的两个造字结构:穷,从力,是不得志;贫,从贝,是没有钱。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也曾提到:“扬雄《逐贫赋》有‘呼贫与语’、‘贫遂不去’等语。
不似后世‘穷鬼’、‘穷神’、‘穷媳妇’、‘精穷老祖’等之加名号以成脚色。”如今,贫鬼一词基本不用,取而代之的是“穷鬼”、“穷神”。
那么,所谓的“穷鬼”、“穷神”又是谁?一说为颛顼的儿子。《岁时广记》中引用《文宗备问》道:“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喜着完衣,人号称穷子。其后正月晦日死,葬之,互相顾谓曰‘今日送穷子’。”
唐《四时宝鉴》中有:“高阳氏子,好衣弊食糜,正月晦巷死。世作糜弃破衣,是日祝于巷,曰除贫也。”意思是颛顼有一个儿子,平时喜欢喝穿破烂衣服、喝粥。
正月的最后一天惨死了,后世就在这一天在巷子里烧掉旧衣,叫除贫。“正月晦日”,说明唐代“送穷”是在正月的最后一天。
关于穷鬼,韩愈有一篇著名的《送穷文》,文中记录了自己与“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个穷鬼的对话。
此处摘取一段来看当时送穷的习俗:“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粻,牛系轭下,引帆上樯。”可知,在唐代送穷的方式是以柳条做车,以草结船,套上牛车,升起风帆。
关于“草船”,人们还有以“芭蕉船”送穷的方式。宋朝巴淡《送穷鬼》:“正月月尽夕,芭蕉船一只,灯盏两只明辉辉,内里更有筵席。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鬼,空去送穷鬼。”《岁时广记》也有:“正月晦日,以芭蕉船送穷”的说法。
宋代杨湜《古今词话》:“太学有士人长于滑稽,正月晦日,以芭蕉船送穷作临江仙,极有理致。其词曰:‘莫怪钱神容易致,钱神尽是愚夫。为何此鬼却相于。只由频展义,长是泣穷途。韩氏有文曾饯汝,临行慎莫踌躇。
青灯双点照平湖。蕉船从此逝,相共送陶朱。’”送穷鬼之所以用芭蕉,是因为民俗中芭蕉属阴,可聚鬼。宋代施宿《会稽志》:“又俗谓梓、芭蕉皆不利主。”
关于“穷神”的称谓,清代蒲松龄有一篇《除日祭穷神文》:“穷神,穷神,我与你有何亲,兴腾腾的门儿你不去寻,偏把我的门儿进?
难道说,这是你的衙门,居住不动身?”像“穷神,我和你是亲戚吗?”这样诙谐的自问,经今人演绎也出现在《见字如面》的节目之中,只是这个时候的送穷发生在除日,即大年三十这一天。
无论是接财神,还是送穷鬼,中国人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初六一过,大家就要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了,祝您工作顺利,事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