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殖的秋季管理 |
信息来源:泰安大同不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3-9-11 9:27:45 浏览量:633 次 |
春秋是海参的生长高峰期,与春季不同的是,秋季应采取措施促使海参尽早结束夏眠状态,进入摄食生长期。 应对措施: 1. 要保持池底的良好状态,换水量适当加大; 2. 降低吃水深度,利于池水上下对流和池底温度的降低; 3. 养护水质:盛夏过后,池水中繁殖了大量捕食性浮游动物等,这些生物过量繁殖,有的直接爬到海参身体上,影响海参的活动,应定期按每2亩泼洒1包本草纤虫清,清除水体中过多的浮游生物,用了本草纤虫清第二天用绿水解毒安(1瓶3-5亩)解毒。
秋季海参养殖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1. 秋初,夏眠过后,海参下礁晚 每年夏眠过后,都会有一些池塘的海参下礁时间延后,海参迟迟不下礁。 原因: (1) 经过一个夏眠的时间,海参池底有害物质积累,池底恶化,而且海参夏眠期间未曾摄食,体质较弱,不愿下礁到恶化的池底觅食; (2) 由于池塘底部栖藻类等可供海参设施的食物缺乏,海参停留在藻类丰富的参礁上采食,不愿下礁。 防控: 在条件合适(池塘海水和交换的海水温度、盐度一致)适当进行换水; 按4亩用生物底改(9+1)(1kg/袋)、长久颗粒氧各一包养护低质,第二天按8-10亩用氨基酸肥水膏1桶+EM原露1桶+乳酸菌1桶或乳酸菌壹号2包进行解毒、培养充足的硅藻、绿藻等海参喜食的藻类,为海参下礁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适当投喂优质海参配合饲料,同时每公斤饲料拌乳酸菌或乳酸菌壹号、免疫应激低聚糖、强力大蒜粉各10克投喂,增强营养,促进消化吸收。 2. 肿嘴、吐肠、化皮病 原因: (1) 与春季的“腐皮综合征”相似,秋季海参肿嘴、吐肠、化皮病高发期通常在水温低于15℃,主要与低温细菌大量繁殖有很大关系; (2) 秋风起,水温早晚温差较大,水层对流现象频繁,池底有害物质很容易被上升的水流带起水体溶氧普遍降低; (3) 春秋水温处于10-15℃时海参处于快速生长期,摄食旺盛,如果圈底、参礁上无新鲜天然饵料供海参摄食,海参转向摄食一些圈底腐败物质,将会引发肠道疾病,从而导致肿嘴、摇头、吐肠、化皮等病症出现。 预防: 在水温将至14-15℃前,针对参圈进行一次全方位处理:按2-3亩用爽底安或芽孢乳1瓶消毒,第二天按6亩用强化底爽、生物底改(9+1)(1kg/袋)、长久颗粒氧各一包养护低质,第三天按8-10亩用氨基酸肥水膏1桶+生物钙能1包+乳酸菌1桶或乳酸菌壹号2包进行解毒、培养充足的硅藻绿藻等海参喜食的藻类,以期待海参在摄食高峰到来之时能有充足的底栖天然饵料,防止海参因摄食腐败有害低质而引发病害,同时秋季肥水也可以为冬季封冰后增加单胞藻基数,有利于海参安全越冬。 控制: 当秋季病害发生时,上午按2亩用芽孢乳1瓶,下午按4亩用速氧宝1瓶+离子对钙2瓶,第二天上午按4亩用强化底爽、生物底改(9+1)(1kg/袋)各1包,第三天上午按4亩用绿水解毒安1瓶+碧水安原粉2包。 3、后口虫病 病因: 后口虫属中的一种纤毛虫专性寄生于海参呼吸树。 流行: 该病在每年的秋冬季节发生率较高,目前仅在幼参和成参期发现此病,患病海参的死亡率通常较低。 症状: 经显微镜镜检发现,该纤毛虫在海参呼吸树囊膜内外均有大量虫体寄生。寄生虫的头部能钻入呼吸树组织内,造成组织损伤和溃烂,并导致海参排脏。 防控: 全池泼洒本草纤虫清1包2亩,连用两天,第三天上午用绿水解毒安1瓶3亩解毒,3小时候按3亩用生物底改(9+1)1包+强化底爽1包混合全池干撒。同时用强力大蒜粉、GA-菌克、海参促长宝或生命素、乳酸菌或乳酸菌壹号各按1%拌料投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