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期水产病害预防管理要点 |
信息来源:泰安大同不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3-7-19 9:31:31 浏览量:519 次 |
1、调水改底
高温季节需适量加注新水,一般3-5天加水或换水1次,每次换水10-15厘米,加注新水时尽量避免将底质冲起。此外,高温期应适当提高池塘水位,保障下层水温相对较低,并根据养殖品种保持最佳水位,如养殖虾蟹池的水位保持1.3-1.5米深,常规鱼养殖水位一般保持2.0米深。此外,还需定期全池泼洒生石灰、底质改良剂等;施用光和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改善水体微生物环境。
2、合理使用增氧机
高温期应正确使用增氧机,做到“三开两不开”。其中,“三开”是指在晴天中午十一点至两三点的时候开启增氧机,阴天则早上开机增氧,阴雨天则半夜就开始增氧。“两不开”是指晴天的傍晚不开,阴雨天的中午不开。同时,池塘加注新水时也需开启增氧机,搅动水体,充分曝气,提前促进水体对流,抵消底部氧债,避免局部水体温度、pH等相差太大引起应激反应。
3、加强营养
高温期同时也是水生动物快速生长的阶段,此阶段摄食量增加,可适当补充小肽、氨基酸等微量元素,促进蛋白质沉积,加快生长。但连续高温天投喂应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投喂避开中午高温期。天气异常、吃食异常、水质变化异常,或有浮头征兆时,要减少或停止投喂。
4、加强水草养护
随着水温的升高、水位的提高,水草疯长,虾蟹养殖需及时割草、“打路”,保持水体良好的流动性,防止老化腐烂。高温季节需关注蓝藻防控。由于投饵量增加,水体中营养物质也进一步增加,蓝藻、绿藻等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一旦水草死亡腐烂,便易暴发蓝藻。因此,需要养殖户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及时降解残饵粪便,种植耐高温的轮叶黑藻和苦草等。
5、减少应激反应
持续高温,上下水温分层,鱼类容易产生应激反应,造成代谢紊乱,肠道和肝脏功能受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吃料少、花肝、烂身等现象。因此,在暴雨天气或水温出现剧烈变化时,应提前全池泼洒抗应激药物如VC等。还可拌料投喂胆汁酸,修复肝胆损伤,提高鱼类的抗应激能力。
6、关注寄生虫性疾病
高温天气也是寄生虫高发的重要阶段,车轮虫、九江头槽绦虫、指环虫等对鱼类危害极大。车轮虫、指环虫寄生在鳃丝,易造成继发的细菌感染形成细菌性烂鳃病。九江头槽绦虫寄生于肠道,影响摄食从而体质下降,也是后期细菌、病毒等继发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可通过硫酸铜加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全池泼洒进行治疗车轮虫等纤毛虫;采用甲苯咪唑溶液等治疗指环虫等蠕虫;内服阿苯达唑或吡喹酮驱除九江头槽绦虫等绦虫。
7、及时无害化处理
出现大量死亡生物及其他杂物时,要及时打捞上岸,分类处理。并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包括焚毁、掩埋等,其中以生石灰消毒处理后再深埋1米以上较为常用。同时对打捞工具、器皿、人员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疾病爆发。
(声明:文章来源网络,因来源无法定论的未署名作者,若有侵害您的利益或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