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池塘水体为什么会浑浊的因素 |
信息来源:泰安大同不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3-6-19 8:32:01 浏览量:681 次 |
养殖过程中,塘口水浑浊几乎没有一位养殖者可逃脱得了。有养殖朋友认为,浑浊水好养殖。的确,浑浊水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水质太浓、异常藻、水发腥等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浑浊的水体中往往悬浮着大量有机质,水体溶氧相对偏低,藻相也差,水难肥。长期来看,不利于养殖动物生长,甚至会诱发各种疾病,可谓是弊大于利,若不及时处理,很可能会“暴雷”。
一、水体为什么会浑浊? 物理因素 1、降雨冲刷池塘周围的地面及池塘护坡,带来的含有较多泥沙的径流进入池塘,引发池塘的水质的浑浊。 2、养殖池塘为新开挖的池塘,池塘底部缺乏有机质,导致池塘养殖水体中缺乏营养元素,藻类生长困难,加上水浅,在风力、增氧机的搅动,容易造成水体浑浊。 3、增氧设备安装的不合理,主要是微孔增氧曝气设备,曝气盘的高度太小,导致曝气管距离池塘底泥过近。开动底部曝气增氧机时,容易导致底部物质悬浮,引发池塘水体浑浊。池水过浅,增氧设备的使用导致底部沉淀物的悬浮液容易引发水体浑浊。 4、养殖水体偏瘦,缺肥,藻类严重缺乏;一旦下大雨,由于水体上下层温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导致水体产生较强的密度流,底层的沉淀物随着密度流往上翻,在水中悬浮,很快就会形成泥浆水。 生物因素 1、放养密度过大 特别是底层鱼养殖密度过大:多见于生鱼、黄颡鱼等池塘,主要是由于密度过大,生物的搅动导致养殖水体浑浊,这些池塘很多时候都容易出现水体浑浊,水难肥,藻难培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养殖密度过大,生物搅动剧烈,导致水中有机质的悬浮,养殖水体的透明度低,水体浑浊,透光度低,水很难肥起来。 2、养殖水体浮游动物大量繁殖 水体的原生浮游动物大量繁盛,大量浮游动物摄取摄食浮游植物(水藻),致使水体藻相难以形成优势种群,水体水藻藻种减少,水体失去藻相而显得浑浊。 3、水中缺肥严重或者水体营养不均衡 因池塘营养成分严重不足或肥水产品营养不平衡以致水体营养元素部分缺乏、不均衡,难以提供形成良好水色的藻种营养,或优良藻种缺乏,或者是缺乏营养向肥效转化的转化物如优良的芽孢微生物菌群,也难以形成良好水色,进而产生浑浊的现象。 4、悬浮有机质过多 杀菌消毒后破坏水体菌相未及时补充有益菌,缺少菌种及时分解有机质,导致水体的悬浮有机物过多而引发水体浑浊。 5、摄食不足引起 一般发生在投喂不足的情况下,沿塘边5米左右水面出现浑浊,池塘中央不浑浊,可通过增加投喂量解决。
二、水中的悬浮颗粒主要指的是什么? 漂浮在水中的泥土颗粒、浮游动物、有机碎屑、浮游植物、浮游细菌、浮游病毒等。泥土颗粒一般由岸边土壤的崩解和塘底土壤悬浮而形成;有机碎屑一般由饲料、肥料和动植物尸体分解而来的;浮游生物一般由水体慢慢培育而来的。 所以在遇到池塘水混时,要首先找到引起水混的原因,针对性进行处理!如取一定量的池塘水盛在水瓶中静置一段时间,如果瓶子的底部出现沉淀,水慢慢变清,说明水体是悬浮物质引发的水质浑浊; 如果放置的水长时间都不能澄清,瓶子底部也没有沉淀物的出现。说明水体中的浑浊的原因主要是胶体样浑浊(这种情况多见于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引发的水体白浊)。
三、养殖水体浑浊的危害: 1、养殖水体透明度低,导致水体中藻类生长困难,水体中藻类很少,水体中的光合作用强度低,产氧少,导致水体的溶解氧低,不利于养殖动物的生长,严重甚至诱发浮头。
2、水中的悬浮物过多,粘附在鳃上,刺激鳃丝粘液的分泌,影响鳃的正常呼吸功能,严重时甚至诱发鱼虾蟹类的应激反应,导致生长放缓,饵料系数增大。
3、池水浑浊导致整个池塘的养殖生态系统处于不良状态,物质的循环受阻,氨氮和亚硝酸盐由于得不到充足的溶氧而不能快速转化为无毒物质,从而对水生动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四、处理方案: 1、密度过大所导致的水质浑浊 合理控制放养的密度,因养殖动物的放养密度与池塘的环境条件,饲料投喂,水质管理,饲养技术有关,所以要合理的放养。放养密度适当,则个体发育整齐,增重倍数大,上市规格大,如果放养密度过大,则个体发育慢,增重倍数小,上市规格小。 2、浮游动物多引起的水质浑浊 利用虫体的趋弱光性,在夜晚用灯光在池塘一角照射,等大量虫体聚集在水体表面时,用抄网捞除。 晴好天气的清晨在下风处虫体多的水面定点杀虫(高温天气不建议杀),中午开增氧机并使用解毒产品,再用菌净化水质,后续肥水培藻即可。 3、藻相不平衡出现水质浑浊 主要是由于细菌快速增值,藻相不平衡引起的,因此在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还是加强消毒肥水工作,同时要定期追肥,高温季节一个星期或十天左右培养一次藻类。 4、有机质过多引起的水质浑浊 方案一:首先使用改底产品净化水质,使水体中杂质沉淀到底部,之后连续改底,后续肥水培藻即可。 方案二:可直接使用芽孢杆菌分解水体有机质,晚上使用乳酸菌进一步调解水质,这样既能有效降低水体有机质含量,又能把分解的营养供藻类吸收利用,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 来源|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