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链球菌,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植物乳杆菌,硝化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饲料发酵剂,环保微生态,泰安大同不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A PROFESSIONAL
MICROBIAL MANUFACTURING PROFESSIONAL SERVICE PROVIDERS
微生物专业制造服务商

最新动态

News

河蟹养殖过程中的发病原因

信息来源:泰安大同不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7/13 9:25:56  浏览量:805 次




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水体环境日益恶化,河蟹的病害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河蟹养殖发展的重大障碍。


在河蟹养殖生产实践过程中,对养殖河蟹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治疗时可以做到对症下药,提高河蟹病害防治效果。

河蟹养殖过程中的发病原因

河蟹在野生状态下抗病力很强,较少生病。而池塘养殖的河蟹其抗病力明显减弱,发病率居高不下,新的病种不断出现。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种质退化、营养失衡造成的免疫力下降,又有水体环境恶化、大量病原微生物入侵和人为的操作失误等因素。

这些因素又常常是共同作用,从而导致河蟹发病。因此,在分析河蟹的发病原因时,要综合考虑,仔细鉴别。

一、种质退化,抗病力下降

近年来,由于野生种蟹资源的缺乏,人工繁育的蟹苗成为当前河蟹养殖的主要蟹种来源。

一些育苗厂直接采用同一池塘、同一亲本的雌雄蟹作为亲本,进行近亲交配;更有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选用发育不完全的早熟蟹或个体较小的成蟹作为繁殖亲本。

这些做法,导致河蟹种质严重退化,繁殖的后代不但个体小,而且抗病力也一代不如一代。

针对近年来由于近亲繁殖、种质退化造成河蟹的抗病力下降的现象,育苗企业应重视亲蟹的选育,尽量选择不同来源的雌雄个体种蟹,重量在125克以上。

有条件的企业应考虑从天然水体中引入野生原种,严格抱卵蟹的科学管理,保证胚胎的健康发育,从而大程度地避免种质退化,提高河蟹自身的免疫力。

二、投饵不当,营养失衡

河蟹的正常生长及免疫功能需要营养物质作保障。人工投喂饵料的营养结构与河蟹在野生状态下摄食的食物有很大差别,某一营养物质的欠缺或过量均会造成相关功能的紊乱、失调,导致免疫力减弱;

投饵不足、营养缺乏不能满足河蟹正常生长发育所需,使河蟹生长缓慢,身体瘦弱,免疫力下降;投饵过多,尤其是一些养殖者为了提高河蟹的生长速度,过多地投喂新鲜的动物性饵料,使河蟹的营养过剩,促进性早熟,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河蟹提早死亡。

三、消毒不严,外来病原微生物入侵水体

河蟹养殖生产中的消毒包括蟹种、蟹池、水体、饵料及用具的消毒。

1.蟹种的消毒

无论是自繁的蟹种还是异地购买的蟹种,均可能带有致病微生物,一旦条件适宜,便大量繁殖,从而引发疾病,所以放养前应进行严格的消毒。

2.蟹池的消毒

不论新池、旧池,在放养前均应进行消毒,尤其是曾经发生过蟹病或养殖多年的蟹池,底泥较厚,藏有大量的致病性微生物,如果放养前不进行清淤、消毒,那么必将给放养后的河蟹留下隐患。

3.水体的消毒

随着集约化养殖水平的提高,大量的河蟹排泄物、死蟹尸体和残饵的腐败分解,导致厌氧菌大量繁殖,产生有害物质和气体,如果平时不经常对水体进行消毒,则容易造成蟹塘水体污染。在水温高时、吃食旺季、疾病流行季节更易发生这种情况。

4.饵料及工具的消毒

投喂新鲜动物性、植物性饵料(螺肉、小鱼、水草等),为图方便、快捷,往往未经消毒直接投喂;

日常使用的工具,未经消毒直接进入蟹池。这样就会大大增加致病微生物进入水体的机会,对河蟹的生存构成威胁。

四、放养密度过大

养殖户受经济利益驱动,不考虑养殖水域的承受能力,在有限的水体内过多地增加养殖密度,养殖量超出了养殖水域的生态容纳量,破坏了水域的生态平衡。

伴随着河蟹密度的增大,投饵量、残饵及河蟹排泄物必然增多,水质严重污染。

同时河蟹的自由活动空间减少,使河蟹的抗病力下降,一旦发病,相互传染的机会也大大增加。在正常情况下,蟹塘放养蟹种规格120~200只/千克;

放养量为800~1200只/亩,然而,有的河蟹养殖户不顾自身的条件,随意增加放养量,有的河蟹养殖户放到1800只/亩,更有甚者,放到了2500只/亩以上。

这样大的放养密度,若池塘条件、机械设备、养殖管理水平等跟不上,养殖效益就一定不会好,只会招致更大的失败。

五、水体环境恶化

水体环境恶化包括池塘内水体的水质恶化和池塘周围水域水质的恶化。

1.池塘内水体的水质恶化具体表现

①农村地区,由于大量生产和生活废弃物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各种水体中,加之公共卫生设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农村大量人口饮用不安全卫生水


而饮用水源的恶化,同时受威胁的不仅仅是农村,这也从根本上影响了我国所有人的生活用水环境。


②农村乡镇企业环境污染严重,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加重各地水环境压力,比如太湖流域地区以种桑、养殖、种稻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镇工业的异军突起,农业用地大量转为工业用地。


这一方面加重了我国土地危机,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并对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二次污染,其危害和影响更加隐蔽和长远。


③随着点源污染的控制,农业面源的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业措施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残留物被雨水淋溶后随径流进入水环境,以及水土流失过程中土壤养分和有机质随泥沙一起被带入水环境。


④迅速发展起来的集约化养殖场的污染以及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的乱排乱堆。


农村地区粗放、外延性的经济增长模式,致使农村乡镇企业环境污染严重,面源污染严重,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污水灌溉,集约化养殖场的污染,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的污染。


2.池塘周围水域水质恶化的具体表现


①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越来越多。有机物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有机物;另一类是人工合成有机物。


有机污染物本身有一定的生物积累性、毒性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用,一些有机物对人的生殖功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是人类的隐形杀手。这些污染物与水体集合后对人类的影响非常严重。


②城市生活污水逐年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一些地区流行病的传播。


③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严重。如沿海及河口石油的开发、油轮运输、炼油工业废水的排放等造成水体的油污染,当油在水面形成油膜后,影响氧气进入水体,对生物造成危害。此外,油污染还破坏海滩休养地、风景区的景观与鸟类的生存。同时各种工业废水、工业冷却水、工业废弃物存放引起的水体恶化等都影响很多人的身体健康。


④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容量不相适应,也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以往在确定地区产业发展方向、地区生产力布局时,往往忽视了区域环境容量。


⑤地下水危机加重。由于城市用水量加大,只有抽取大量地下水,进而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同时由于不能很好地排放生活污水,使其渗入地下与现有地下水混合而加重了污染程度。


⑥大量的面源污染问题尚未找到解决途径,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污染的影响程度。


综上所述,随着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放养的密度越来越大,河蟹的排泄物、残饵必然增多,在水中腐败、分解。如果不能加强水质监管,由于换水次数少,再加上池中水草不多,自身净化能力差,导致水体氨氮含量增高,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


另外,在人口不断增加、工农业生产飞速发展的今天,对环境的保护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含大量有毒物质的工农业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净化处理就被排入到江、河、湖、海之中,导致养殖用水污染,威胁到河蟹的生存。


在严重恶化的水环境中,不但河蟹生长缓慢,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而且使条件性的病原微生物得以大量繁殖,毒力增强,甚至成为致命性的病原,从而引起河蟹疾病的暴发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