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链球菌,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植物乳杆菌,硝化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饲料发酵剂,环保微生态,泰安大同不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A PROFESSIONAL
MICROBIAL MANUFACTURING PROFESSIONAL SERVICE PROVIDERS
微生物专业制造服务商

公司新闻

News

孢子虫病的危害实在太大了?到底该怎么操作?

信息来源:泰安大同不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6/26 12:47:22  浏览量:746 次


鱼类孢子虫病,是近几年发病率极高的鱼病,对养殖生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危害鱼类的粘孢子虫种属很多,虫体较微小,在发育过程中都产生孢子。且粘孢子虫寄生非常广泛,几乎对每种鱼各种器官都能感染,甚至在同一条鱼的同一器官内有数种粘孢子虫寄生。


孢子虫难以治疗因素

孢子虫病,目前已成为鱼类养殖的一大障碍,治疗相当困难。

一是在鱼体内形成的孢襄坚韧的外壳很难让药物进入。任何外用药物在这个阶段都很难有效,特别是在这个阶段往往是药的品种用的越多,药量越大,鱼的死亡越严重。

二是孢子虫的孢子从鱼体释放到水体中,一旦被鱼吞食或从鱼体的伤口处进入,在鱼体内继续繁殖,爆发流行。

三是孢子释放到水体后被水生寡毛类如水蚯蚓吞食后,在寡毛类的体内繁殖成千上万的放射孢子。释放到水体中被鱼吞食或从鱼体伤口处进入,在体内繁殖,爆发流行。      

病鱼的症状

孢子虫的发病时间从5~10月都会发生,但暴发时间一般在7~9月为甚,冬季也有发生。患有孢子虫病的鱼,由于体内机理失调,食欲不振,鱼体皮肤或鳃部组织受到破坏,被细菌感染而腐烂,导致鳃组织呼吸机能受到阻碍,病鱼最终死亡。外表病征不太严重的病鱼,往往作波浪式旋转活动,表现出极度疲乏无力的样子。

严重的病鱼,在水中离群独自急游打转,经常跳出水面,又钻入水中,如此反复多次,最终死亡,所以这种病又称之为疯狂病。

目前危害较大的是对鲫鱼、裸鲤夏花鱼种,初期表现为鳃上小的有孢子囊球,体表有一个个结节状的突起,后期发展成咽喉部位较大的孢子囊球,这时治疗难度加大,常因肠炎、出血、烂鳃等并发症造成大量的损失。

1、粘孢子虫引起的皮肤病
    
病原为鲫磺孢虫。寄生在皮下肌肉,病鱼头部后上端形成瘤状囊肿,逐渐扩大使肌肉腐烂,鱼体暗黑,消瘦,最后死亡。 

2、粘孢子虫引起的鳃病
    
病原为球孢虫,异形磺孢虫等。在鲢、鳙、鲤、鲫等由鱼苗至成鱼皆可感染。病鱼鳃上有许多灰白色的点状或瘤状胞囊,呼吸困难,生长发育受阻,引起大批死亡。  

3、粘孢子虫引起的肠道病
    
病原主要有草鱼饼形磺泡虫、鲢粘体虫、对称磺泡虫等。其营养体在肠粘膜组织内形成胞囊,有的种类不但侵袭粘膜,形成胞囊,还能穿过肠壁,在肠外形成胞囊。堵塞肠道并破坏组织细胞,妨碍摄食、消化吸收而消瘦致死。 

4、粘孢子虫引起的鲢、鳙鱼疯狂病   

病原是鲢磺泡虫,侵袭鱼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引起。病鱼极为消瘦,体色灰白无光泽,脑腔可见白色点状胞囊。尾部上翘,狂游乱窜,抽搐打转,失去平衡,时而沉入水底,时而躺在水面,不久死亡。 

另外,粘袍子虫常侵袭病鱼的肝、肾、脾、心脏、生殖腺、膀胱、膘、肌肉以及脂肪等组织器官,引起不同程度的病变。 

粘孢子虫病的防治
    
孢子虫病的防控需针对流行中的关键点和薄弱环节,结合药物综合防治,根据对孢子虫种群生态学(包括“寄生虫—宿主”关系),提出鱼类孢子虫病的综合防治要点,供大家参考。

1、防治最佳阶段:鱼类孢子虫的发育要经过宿主寄生、放射孢子虫、营养体和成熟孢子(包囊)阶段,针对水体中感染源的进行杀灭与对鱼体内感染早期阶段的进行驱除与杀死,则孢子虫将不能生存和致病。由于成熟孢子(包囊)阶段是最难被药物杀灭的,所以不建议在这个阶段进行防治,而应该在放射孢子虫和营养体阶段进行防治。

2、清除中间宿主:鱼类孢子虫的发育需要水生寡毛类(水蚯蚓)作为中间宿主,因此,清塘等措施对黏孢子虫病的防治至关重要,它可以消除水体和底泥中的水蚯蚓和放射孢子虫,甚至可以杀灭水体和底泥中的成熟孢子。

3、发病期避免加水:孢子虫阶段及其中间宿主(水蚯蚓)可以通过水流传播,(放射孢子不具游动性),每年的发病期避免加水。

4、交替使用不同药物:根据孢子虫发育史中的两个薄弱环节:(1)放射孢子虫阶段;(2)孢子虫的营养体时期。孢子虫感染鱼体后,首先形成营养体,然后通过发育才形成孢子和包囊。孢子虫的成熟孢子有非常坚硬的壳片,药物很难穿透;营养体是一个没有壳片的变形体,鱼体内寄生,用药物内服杀灭比较容易死亡,所以内服是杀灭的重点。

根据孢子虫病季节动态和流行规律,每年在成熟孢子和包囊出现的一个月前,可进行水体中放射孢子虫和鱼体中孢子虫营养体的杀灭工作。

5、加强内服:鱼类孢子虫病治疗的根本在于控制其感染强度和孢子虫侵染后可能引发的继发性细菌性病害。实践效果表明,西药的效果通常更为直接显著,但对鱼体本身的毒副作用也很明显,因此建议在内服方案中加入氟苯尼考+三黄散有利于抑制体内细菌繁殖。

6、为鱼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通过水质和底质的调节。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碳源及水体其他营养元素,维护池塘良好的菌相和藻相。同时,在投饵方面选择优质饲料,合理投喂,保证鱼可以充分摄食,健康生长。

来源 | 综合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