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链球菌,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植物乳杆菌,硝化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饲料发酵剂,环保微生态,泰安大同不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A PROFESSIONAL
MICROBIAL MANUFACTURING PROFESSIONAL SERVICE PROVIDERS
微生物专业制造服务商

最新动态

News

南美白对虾白便症的认识及防控浅析

信息来源:泰安大同不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11/17 13:23:18  浏览量:963 次


    近几年,高温期养殖南美白对虾出现水面漂浮白色粪便的情况,即对虾白便症。对虾粪便细长呈白棉线状、有黏性,严重时成片漂在水面、有恶臭味。从解剖和病理切片来看,对虾白便症是肝胰腺和肠道病变的结果,由肠道粘膜上皮、增生细胞及崩解脱落的肝胰腺腺管上皮形成,不是食物消化后形成的粪便。

    自2010年初具规模,至2015年后成为全国对虾养殖的常见病害。发生白便症的对虾出现吃料差或不吃料,肝胰脏萎缩、空肠空胃及拖白便等现象,对虾生长缓慢甚至不长,虾身瘦弱,饵料系数高。发病后期治疗难度大且容易反复发病,死亡率高,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图1  发病虾塘水面漂浮大量白色粪便
 
图2  发病虾
 
图3  白便症对虾肠道发白
 
一、流行特点
我国整个南美白对虾养殖地区都有发生白便症,其发病过程具有以下流行病学特点:

⑴快大系、一代苗更易发病,大规格虾(10克/尾以上)发病更严重;
⑵6-9月高温天气为对虾白便症发病高峰期,北方发病时间比南方略有推迟;
⑶底质差的土池塘(养殖30天以后)容易暴发白便症;铺膜塘水温高,发病更早;盐度越低的池塘发病率越高,淡水塘发病率最高。

二、发病原因
    发病对虾肝胰脏多数情况下能分离到优势菌,且发病前中期内服抗菌药物有一定效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对虾白便症应该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细菌感染,损伤对虾肠道及肝胰脏导致出现白便症,具体有以下几点影响因素(病因及诱发因素):

1、病因
    从用药效果来看,细菌感染可能是对虾白便症的病因。发病池塘水样和患病对虾肝胰脏、肠道等处分离出大量的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等致病菌,但尚未见到广泛认可的证实细菌是白便症病因的资料。

2、诱发因素
⑴严重缺氧后诱发白便症 
    连续闷热、低压天气等导致虾严重缺氧后容易暴发白便症。缺氧既影响虾对饲料的消化吸收,也对肝胰脏等器官造成损伤,对虾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白便症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⑵气泡病后继发白便症 
    对虾发生气泡病之后2-3天是白便症的发病高峰。铺膜高位池水温高,溶氧更易过饱和,也就更容易发生气泡病。

⑶天气变化和水环境恶化 
    夏秋高温季节及春末夏初连续阴雨天气对虾白便症发病率高,凡是下雨过后,就会有白便出现,下雨越久,白便泛滥越严重;池塘底部环境恶化、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引起对虾慢性中毒后感染细菌出现白便症。

⑷投饲不合理及饲料品质差
    高温季节对虾生长代谢旺盛,投饲过多或投喂过快会加重肝脏和肠道消化吸收负担;投喂不足,虾摄食底泥、腐败的剩料等也容易发病;摄食大量蛋白含量低或劣质的饲料会引起肝脏代谢紊乱,造成损伤并引起白便。此外,长期食用酸败霉变饲料造成对虾肝细胞坏死,肝胰脏解毒和消化功能障碍,霉菌毒素超标使对虾机体免疫受到抑制,容易诱发疾病。

⑸藻毒素 
    发病高峰期,出现大量蓝藻等不良水质的池塘白便症发生率更高。池塘水变,藻类突然大量死亡后对虾容易发病,高温期“倒藻”后更为明显。养殖水体倒藻后产生大量藻毒素,包括肝毒素和神经毒素。对虾摄食肝毒素(主要为微囊藻毒素)后,会破坏肝细胞结构,导致肝胰脏萎缩、坏死等病变,从而诱发白便症;神经毒素是一种潜在的神经肌肉传导阻止剂,会对鱼虾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产生毒害和抑制作用,造成对虾死亡。

⑹感染虾肝肠胞虫 
    虾肝肠胞虫损伤对虾肝胰脏,机会致病菌就更容易借机感染对虾,引发白便症。

三、防控方法
    白便症是池塘水质环境恶化为主诱发的一种疾病,发病后首先需要找到并解决诱发因素,如长期缺氧或水变后诱发的白便症,发病后首先解决缺氧或水变的问题,否则无法有效解决白便问题。一旦严重发病,池塘漂浮大量白便,对虾已经无法治愈,需以预防为主。通过控制以上发病的影响因素,能有效预防(减少或推迟)对虾白便症的发生。

1、预防
⑴提高水体稳定性,避免水变倒藻、底质恶化,防缺氧及气泡病、控制致病菌的繁殖。建议池塘保持较高水深,有利于水质稳定;养殖期间通过调水、改底,保持良好的水质底质环境,提高水体稳定性、控制致病菌的繁殖;根据水质情况实时补充碳肥和有益菌,促进水体菌藻平衡,防止天气变化引起藻类大量死亡,预防缺氧;勤开增氧机增氧、曝气,促进水体溶氧平衡,预防气泡病诱发白便症。

⑵选择优质饲料,避免过量投喂或投喂不足及加料过快。 在白便症发病高峰期,投喂优质的饲料,避免投喂劣质、发霉变质的饲料;尽量不投喂粗蛋白含量低、原料质量差的虾料;控制投喂量、避免加料过快,减少对虾摄食残饵和变质饲料,有利于控制白便的发生。

⑶长期拌料内服有益菌助消化,提高对虾的抗病能力。 实践证明,在饲料中添加乳酸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有益菌保持肠道菌群平衡,帮助消化,增强对虾体质,抵抗有害菌及肝肠胞虫等,对预防对虾白便症有一定效果。

⑷错过高温期放苗。 如果可能尽量避开最高气温阶段放苗是减少对虾白便症的有效方案。高温过后发病率逐渐下降,一般中秋节过后白便逐渐减少,晚造虾可推迟到立秋前半个月开始放苗,拌料内服“营养快线+水产诱食酵母”补充营养,帮助诱食生长,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⑸控制蓝藻、甲藻等不良藻相。 蓝藻多发生在有机质多的池塘,特别是养殖后期大量粪便、残饵的积累,为蓝藻暴发提供了条件。通过适当控制投喂量,减少粪便和残饵的积累;平时定期使用氧化型底改剂分解底层有机质,有条件的池塘每天少量换水或补充有益菌制剂,可有效控制细菌的繁殖及蓝藻等有害藻类的发生,从而降低白便发生率。

2、治疗
⑴发病初期  发病初期虾吃料减少或减慢,肉眼观察没有明显空肠现象,刮塘底观察虾粪便灰白色且细长,下风口少见漂浮白色粪便。这种情况要及时减料或停料,转喂新鲜优质的饵料。及时调水改底及增氧,并拌料内服乳酸菌等有益菌(如“乳酸菌一号”、“乳酸菌液体”等)及营养保肝药物(如“GA-生命素”、“营养快线”、“免疫应激低聚糖”等),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⑵发病中期  发病中期,水面可见漂浮较多的白便,虾减料严重,发病虾空肠空胃、肝萎缩,病理切片观察肝肠大量脱落的上皮组织和增生细胞。及时内服和外泼“强力活性大蒜粉”、“本草五黄液”等中药制剂,内服“白便肠炎康”、“丁酸梭菌”、“免疫应激低聚糖”等,晚上使用“底加氧”或“长久颗粒氧”等增氧剂保证不因缺氧加重病情。白便症状得到初步控制后,要尽快大剂量内服乳酸菌等有益菌恢复肠道功能,另外要及时外泼“菌克”或碘制剂进行水体杀菌,同时内服抗菌、保肝药物调理治疗,待白便减少后要根据具体情况再延长内服时间,防止病情反复。病情好转后,再慢慢加料。

⑶发病后期  发病后期,水面漂浮大量白便,对虾肝胰腺严重萎缩坏死无法恢复,病虾不吃料,虾身瘦弱呈“干瘪”状,出现游塘、偷死,很难内服药物治疗,建议及时抓虾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