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链球菌,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植物乳杆菌,硝化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饲料发酵剂,环保微生态,泰安大同不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A PROFESSIONAL
MICROBIAL MANUFACTURING PROFESSIONAL SERVICE PROVIDERS
微生物专业制造服务商

行业新闻

News

黄骨鱼养殖该如何做好防控?

信息来源:泰安大同不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4/10/11 8:23:55  浏览量:33 次



白露是一年中夏秋交替潜移换季季节,白露过后昼夜温差大、气温起伏不定,白天最高气温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最低气温只有二十度左右,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天阴多雨也是主要特点。对于水产养殖来说,可谓是一个难关。异常气候直接或间接带来鱼塘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等问题,非常容易造成严重损失,历年来白露时节前后,水产养殖圈都会有白露劫白露瘟的说法。

 

在水产养殖中,白露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特别是杂交黄骨鱼养殖,如果在这个阶段不注重做好防控,黄骨鱼会长时间、大批量发生病害,病情还很难控制,所以在白露前后一定要做好鱼类的养护,避免白露节演变成为白露劫的悲剧。

 

白露的气候特点:

 

1)昼夜温差大

 

水体对流加剧,底层有害菌及低氧水体被带到水面,导致水环境发生剧烈变化;藻类生长受影响,繁殖性能下降,极容易死藻(倒藻),造成藻毒素毒害鱼体以及低溶氧状况。

 

预防对策:在这个时期,要采取机械、化学、物理、生物等增氧方式,因为菌、藻、鱼都需要溶氧,增氧措施做得到位,可以降低池塘很多潜在风险。建议中午开增氧机搅动水体,促使水体在白天完成对流,也可以将池塘的有毒气体曝出。必须保持足够溶氧,方能保养鱼平安,溶氧足,水就好,鱼才好。

 

 

2)气温起伏不定

 

气温不稳定会导致鱼类经常性的处于应激状态,轻度应激造成生长性能下降,重者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引起死亡。

 

预防对策:时刻注意天气变化,提前做好抗应激工作(VC或葡萄糖)。如需杀虫、消毒尽量避免刺激性大的药物,可考虑定期(15天左右)在食台用碘制剂消毒,杀虫可在食台使用挂篓、挂袋方法。

 

3)容易倒藻

 

引起倒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温度变化过快。池塘水体对流,藻类也会随之流动,无法稳定地吸收营养。白天太阳光强时,在表层水快速进行光合作用,并快速繁殖,遇到不良天气、温度变化、突降暴雨,藻类就会突然性地死亡。

 

预防对策:定期补充营养物质,主要以微量元素、矿物质为主,同时补充碳源、有益菌,保证池塘菌藻平衡。在此提醒,藻类越丰富,水质才越稳定,不要迷信单一的菌种藻类,听说硅藻、小球藻是有益藻就大量培养,单一藻类生长旺盛,也是容易发生倒藻的。藻类多样性、水体缓冲能力高,才能避免倒藻。

 

 

白露前后不管是成鱼还是苗种都可能有发病死亡现象,特别是黄骨鱼最严重。白露期间引起死鱼的主要原因如下四大类:

 

 

1、寄生虫病:主要有车轮虫,指环虫和少量的小瓜虫等;

 

2、细菌性鱼病:应激性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症最为常见,其次为爱德华氏菌,肠炎病,腹水等;

 

3、真菌性鱼病:鳃霉病、绵霉病(少量发生)等;

 

4、营养代谢病:主要为肝胆综合症,腹水,抵抗力、免疫力低下。

 

预防措施:

 

每年8月至9月的白露节前后,气温、水温逐渐下降,一般平均气温低于水温,鱼类新陈代谢缓慢,生长日趋减弱,由于气温、水温适宜,也是不少病原体繁衍的高峰,因而这时是鱼病发生的第二个高峰期。特别是黄骨鱼在此时最容易发病,应注意科学投食和饲料卫生。

 

药物预防主要针对细菌性、寄生虫性以及病毒性鱼病,如:出血病、败血症、肠炎病、裂头、腹水、小瓜虫病病等,按相应的防治措施即可。同时,该阶段的水质问题也很严重,因为经过伏天几个月的生长旺季的大投料,鱼儿的排泄及池中废物的积累相当大,水质会很肥沃,到秋天时水质可能会恶化,因此,底质改良和调节水质也是工作重中之重。黄骨鱼本身是底层鱼,所消耗的粪便直接在鱼塘底,随着养殖时间增长,饲料积累于塘底容易发生恶化,需要做好改底工作并泼洒芽孢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帮助分解有机质,占领生态位,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杂交黄骨鱼尤为关注好小瓜虫病的爆发,做到提前预防,把病原压下去,关键也在于鱼的体质问题以及水质问题,水质偏瘦的鱼塘也比较容易爆发小瓜虫病。

 


    (声明:本文来源网络 版权归属原作者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